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退火、固溶和時效處理。退火是為了消除內應力、進步塑性和組織安穩性,以獲得較好的歸納功能。一般α合金和(α+β)合金退火溫度選在(α+β)─→β相改變點以下120~200℃;固溶和時效處理是從高溫區快冷,以得到馬氏體α′相和亞安穩的β相,然后在中溫區保溫使這些亞安穩相分化,得到α相或化合物等細小彌散的第二相質點,達到使合金強化的意圖。一般(α+β)合金的淬火在(α+β)─→β相改變點以下40~100℃進行,亞安穩β合金淬火在(α+β)─→β相改變點以上40~80℃進行。時效處理溫度一般為450~550℃。? 總結,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能夠歸納為: ?。?)消除應力退火:意圖是為消除或削減加工過程中發生的剩余應力。防止在一些腐蝕環境中的化學侵蝕和削減變形?! 。?)徹底退火:意圖是為了獲得好的韌性,改進加工功能,有利于再加工以及進步尺寸和組織的安穩性?! 。?)固溶處理和時效:意圖是為了進步其強度,α鈦合金和安穩的β鈦合金不能進行強化熱處理,在生產中只進行退火。α+β鈦合金和含有少數α相的亞穩β鈦合金能夠經過固溶處理和時效使合金進一步強化?! 〈送?,為了滿意工件的特殊要求,工業上還選用兩層退火、等溫退火、β熱處理、形變熱處理等金屬熱處理工藝。
鈦合金是一種特性非?;顫姷牟牧?,鈦在許多腐蝕介質中,都具有良好的抗蝕性,只要有充分的氧,即使薄膜受到機械損傷,膜本身也能立刻自費愈合或重新生成。?(1)鈦的抗蝕性受表面氧化膜的影晌,因而這種材料更適合用在氧化性環境中,或者易于得到氧的地方在還原性溶液中,鈦會與溶液反應生成氫氣。(2)和所有金屬一樣,當鈦在電解液中與不同金屬直接接觸時,會形成電偶。在形成電偶以后,其中一種或兩種金屬的腐蝕速度要比形成電偶前快得多幾乎在所有情況下,鈦是電偶寧惰性較大的一極,因而引起另一金屬腐蝕的增加.其腐k的程度決定于相對面積比及實際使用的電解液,因而在設計設備時應避免形成電偶。?鈦合金(3)一般鈦合金只用于一些腐蝕速度很慢的場合,因而在設計設備時,沒有必要提供腐蝕公差余量。這樣就有可能用比較薄的鈦板作碳鈦容器、熱交換器尾箱及管板、泵、閥等的襯套-也有用薄鈦管作管式熱交換器及薄鈦板作板式熱交換器,以降低設備成本和改善熱交換性能。由于鈦的鈍性依賴于氧化膜的存在,因此在氧化性溶液中的抗腐蝕性要比在非氧化性溶液中顯著得多廣鈦在非氧化性介質中能以較高的速度發生腐蝕。因此鈦可以用于在沸點以下的各種濃度的含水硝酸中.同樣,它在濕氯氣中不發生腐蝕.在氯化物溶液中,如氯化鈉及次氯酸鹽溶液中,也不發生腐蝕。鈦表面的氧化保護膜通常是在和水接觸的情況下形成的,即使只有微量水或水蒸氣存在,保護膜也可以產生。因此,如果鈦暴露在完全不含水的高強氧化性環境中,就會發生快速氧化并常常引起燃燒在鈦與干硝酸及鈦與干氯氣之間的反應中會出現這類現象。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有極少的含水量(甚至只要50ppm),就可以避免這種腐蝕的發生。沒有跡象表明,鈦在無機的金屬氯化物水溶液中產生點蝕及應力腐蝕。在海水中,甚至是在海水的高速沖刷下,鈦也具有良好的抗蝕性。雖然按理說鈦合金在諸如硫酸和鹽酸等介質中要發生明顯的腐蝕,并由此反應生成氫氣,但只要酸中存在少量的氧化劑即能使鈦表面形成鈍化膜。因此,在強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在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甚至在含有自由氯氣的強鹽酸中,鈦都具有抗腐蝕性。溶液中若有銅離子或鐵離子存在,也能降低鈦的腐蝕速度,這相當于用貴金屬合金化或使用陽極鈍化技術。
鈦管質量輕,強度高,機械性能優越。它廣泛應用于熱交換設備,如列管式換熱器、盤管式換熱器、蛇形管式換熱器、冷凝器、蒸發器和輸送管道等。很多核電工業把鈦管作為其機組標準用管。 技術要求: 1. 鈦及鈦合金管的化學成分應符合GB/T3620.1的規定,需方復驗時,銘坤鈦業化學成分的允許偏差符合GB/T3620.2的規定。 2.管材外徑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一規定。 3. 管材壁厚的允許偏差應不超過其名義壁
特點:1.鈦種板是表面的氧化薄膜相當于一種良好的經久耐磨用發分離劑,使用鈦種板節省了分離劑,使極板剝離容易,免除了種板預先處理的過程,鈦種板比銅種板要輕一半。2.鈦種板的使用壽命是銅種板的3倍以上,根據操作條件可達10至20年3.用鈦種板制取的電解銅結晶組織致密,表面平整光滑,品質優。4.由于鈦種板無需涂抹分離劑,因而可以避免銅電解液的污染。5.提高產能降低電解銅的生產費用,從而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注意事項: 1.如果要用鈦板過濾材料,就堅決不能超過它Z大限度的工作能力。 2.使用鈦板作為過濾材料的時候,一定要防止鈦板被碰撞或者劃破,并且保存好不要被污染。 3.用完的鈦板材料之后一點要清洗,并且保存放好。 4.進入工作之前,要先對鈦板過濾材料進行啟動,之后才能調到正常的工作環境。
鈦合金是航空航天工業中使用的一種新的重要結構材料,比重、強度和使用溫度介于鋁和鋼之間,但比強度高并具有優異的抗海水腐蝕性能和超低溫性能。1950年美國首次在F-84戰斗轟炸機上用作后機身隔熱板、導風罩、機尾罩等非承力構件。60年代開始鈦合金的使用部位從后機身移向中機身、部分地代替結構鋼制造隔框、梁、襟翼滑軌等重要承力構件。鈦合金在軍用飛機中的用量迅速增加,達到飛機結構重量的20%~25%。70年代